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定居的龍達(隆達)Ronda 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並且若不是親眼看到,
很難想像在這樣的絕壁山城上會有一座可以容納5000人觀賽的鬥牛場。
龍達鬥牛場Bullring of the Royal Cavalry of Ronda(Plaza de Toros de Ronda)
是西班牙最古老的鬥牛場之一,更是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徒步鬥牛」發源地。
在踏入鬥牛師們的聖地前,
還不妨先參觀擺設了鬥牛文化的重要文物的鬥牛博物館(Bullfighting Museum)。
如果幸運還能在鬥牛場看台上看一場龍達騎術學校的古典式馬術表演喔!
這是我們在龍達參觀的第二個景點,
前一個景點我們前往了往龍達方向看的一個觀景台(之後上文章),
真是難以想像在這座絕壁山城上會有一座可以容納5000人觀賽的鬥牛場。
龍達鬥牛場外牆並沒有太多的雕琢與修飾,雪白的外牆配合了白色小鎮的名號,
或許這是城裡最大的一座白色建築。
有些文獻說龍達鬥牛場是最大的,
但龍達鬥牛場沒有馬德里與塞維利亞的鬥牛場那麼大,
可是龍達鬥牛場的鬥牛場地是世界上最大的,
66米的大圓圈比位於馬德里的西班牙最大鬥牛場-Plaza Toros Las Ventas的鬥牛場地大6米。
也有文獻說龍達鬥牛場是最老的,
但塞維利亞鬥牛場也被認為是最古老的鬥牛場,
塞維利亞鬥牛場於1761年開始建設,並於1785年完成,
而隆達鬥牛場在1779年開始建設,並在1784年完成。
理論上來說隆達鬥牛場應該是最老的,
但是就在同年5月第一次要舉行鬥牛時部分建築倒塌,於是關閉開始維修。
第二次開幕式是在1785年5月,最偉大的鬥牛士Pedro Romero和
他最大的競爭對手Pepe Hillo和整個龍達最高貴的家庭都到場了,
這是作為鬥牛史上最偉大的一刻。
不管是不是最大或最老,不能否定的是,
隆達鬥牛場至少是如今我們看到的那種「徒步鬥牛」的的發源地,
至於更久遠的「騎馬鬥牛(toreo a caballo)」則無從考證了。
1726年龍達的「羅梅羅家族」的鬥牛大師-Francisco Romero棄馬直接人身上陣鬥牛的華美姿勢
受到全場熱烈好評,
就這樣開啟了現代的徒步鬥牛(Toreo a pie)也可以說是哥雅式鬥牛(Corrida Goyesca ),
現在鬥牛士配戴的劍與鬥篷,亦是起源於他。
「羅梅羅家族」中的Pedro Romero更是了不起,一生在鬥牛場殺死了5600頭公牛,且毫髮無傷,
堪比世界上最高效的屠夫!
(下圖片為google取得)
我們沒趕上9月第二週舉行的La feria de Pedro Romero節(Feria Goyesca)就是為紀念他而產生的,
是隆達的另一個個鬥牛世家大師安東尼奧·奧爾多涅斯Antonio Ordoñez創立了一場為紀念佩德羅·羅梅羅Pedro Romero的鬥牛活動。
(下圖片為google取得)
走進鬥牛場前會先看到位於看台下方小巧的鬥牛博物館,
這裡展示了鬥牛士的各種服飾和用具,長矛騎士、驢車的全套行頭,
以及龍達鬥牛和龍達皇家騎兵隊的歷史文獻與圖片。
離開博物館來到鬥牛場,內部的簡潔與外觀如出一轍。
龍達鬥牛場完全由石頭及部分磚頭構成,所以石頭的土黃色徹底替代了白色,
水平分為兩層,每層高5層,136個托斯卡納砂岩柱形成了68個拱門,
這看台已經從1785年第一場鬥牛開始使用至今。
我們踏足到公牛與鬥牛士年年血拼的場地中間,感受了一下鬥牛士的視角。
圍繞鬥牛場一周有若干個出口,這些出口前全部用嵌入地下的木板遮住,
是為了萬一斗牛士不敵公牛可以隨時鑽到木板後面,
這樣公牛就完全沒有辦法攻擊了。
在場中徘徊時可以嘗試聯想一下200年前Pedro Romero在這裡與公牛死鬥的場景,
5000多死忠的鬥牛迷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如果你還是找不到感覺的話,
不妨低頭看看圍繞鬥牛場內圈沙地上的紅色印記,
那是一年年積累下來,被驢車拖行的公牛屍體淌下的鮮血沾濕的。
深沈血跡早已深深的滲入了砂土之中,
就算用鏟子鏟到地下兩尺也還能看到這暗紅色。
入場的入口正對面,有一扇用吊索吊起的閘門,
那裡是公牛出場的地方,可以說任何公牛只要從這裡踏入場地,就難逃一死了!
從門走進這個平日只有牛通過的通道,牆壁使用粗糙的木板覆蓋,一看就不是為人預備的。
裡面的牛圈儘管平日並沒有牛在裡面,並且也洗刷得相當乾淨,但仍然有一股濃郁的味道,
每個牛圈的門都由繩子和滑輪等一些列機械裝置控制,在樓上就可以完成門的開合,
避免工作人員在放牛時候遇到危險。
在二樓的窗外,我們看到一群男女騎手正在小庭院裡整裝列隊,檢查裝備。
之前說過鬥牛在更久遠的過去是騎著馬進行的,
所以馬往往和鬥牛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大部分西班牙的鬥牛場里都有騎術學校或者聚樂部,
而且龍達鬥牛場是龍達皇家騎兵隊建立的呢!
雖然龍達騎術學校並沒有赫雷斯那家地位顯赫,但能把年輕人送來這裡學習的也一定都家勢不俗。
這裡的馬術傳統幾乎與鬥牛文化有著一樣久遠的歷史,
但這些騎手並不是為了給觀眾表演才來這裡學習的,
因此你大概也找不到買票觀看的地方,只能碰碰運氣咯。
沒想到騎士們是要進去鬥牛場的,
於是我們回到鬥牛場的二樓看台觀看馬術表演。
這間學校訓練的是「古典式馬術」,和赫雷斯看到的盛裝舞步不太一樣。
感覺他們主要是控制馬匹完成一些彼此的配合,例如10匹馬排列成一隊,
然後以中間的一匹馬為軸心朝一個方向輪轉,
或者按一定順序組合成不同的陣型。
個人感覺這些內容也許更加貼近古時候君王對騎士騎術的要求,
這些動作和陣型應該更加貼合曾經騎士為主體的戰爭需要。
在鬥牛場外面矗立的銅像則是Cayetano Ordóñez和他的兒子Antonio Ordóñez Araujo,
兩位都是當地偉大的鬥牛士。
Ordóñez家族和Romero家族一樣充滿傳奇色彩,都是出身在隆達的鬥牛士家族,
Antonio Ordóñez的外孫Cayetano Rivera Ordóñez和
Francisco Rivera Ordóñez兄弟倆至今依然活躍在鬥牛場上!
喔!對了~瑪丹娜(Madonna)有一首我母親最愛的歌Take a Bow,
這首MV裡面的鬥牛畫面是1994年在龍達鬥牛場拍攝的,(You'll See也是)
錄影帶中的鬥牛士,是當時西班牙頗具傳統地位的鬥牛士Emilio Munoz,
不過他飾演的是個負心漢的角色。
這首歌是瑪丹娜在告示牌單曲榜蟬聯最久的冠軍曲,
同時也讓瑪丹娜榮獲1995年MTV音樂獎的"最佳女歌手"獎以及最佳女性视频”奖项。
所以龍達也是我有一天要帶母親朝聖的地方之一呀。
西班牙 相關文章:
[西班牙赫雷斯]在安達盧西亞的Bodegas Terry品嚐甜膩雪莉酒sherry
「西班牙梅里達」白銀之路的終點站-“羅馬之都”梅里達Mérida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粉絲專頁跟我聊旅遊!
我會在每次出發前後抽旅遊小禮品以及明信片喔!*
文章謹 海獺行游工作室 及 Queenie,go! 所有。
資訊
龍達鬥牛場 Plaza de Toros de Ronda
地址:Calle Virgen de la Paz, 15 (顯示地圖)
開放時間:11月至次年2月10:00-18:00;3月及10月10:00-19:00;
4月至9月10:00-20:00。
門票:7€,
8€包含導遊講解器
電話:0034-952-874132
網址:http://www.rmc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