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
美國是公路旅行的最佳目的地,就算是人煙稀少的阿拉斯加也不例外,就算是自然條件嚴苛的阿拉斯加也還是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都要暢快舒服。不過在這塊遠離美國本土直通北極圈的廣闊土地上,竟也有一些地方開車是到不了的,那裡有著堅守故土1500年的堅韌的愛斯基摩人,有著獨一無二的景觀與愛斯基摩文化-捕鯨魚,在那裡可以感受到最原始的人與自然的關係,那地方就是巴羅(Barrow),美洲最北端的村鎮。這篇還會跟大家分享我們的Barrow住宿-Top of the world hotel,Day tour去了的Barrow景點Iñupiat Heritage Center

 

*:本文有血腥畫面,不喜勿入,未滿18歲人士也請勿觀看。

 

喜歡我們的文章就幫忙「分享」吧,這是給予我們寫作的最大鼓勵和支持喔!
有緣看到我們的文章就「追蹤」我的個人FACEBOOK~這樣就不會漏掉有我們分享的快樂遊記咯!
(↓點擊圖片即可前往喔↓)

文章版權僅 © 海獺行游工作室 及 Queenie,go! 所有。(歡迎轉貼連結,但嚴禁修改轉載,如有需求請來信詢問,感谢。)

 

這座北冰洋旁的愛斯基摩村莊是沒有公路可以到達的,想到這裡來要不就是乘船,要不就乘坐飛機,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後者,我們也不例外。飛往巴羅的航班非常有限,並且僅有Alaska Airlines提供到這裡的服務。可以看得出儘管航班非常少,來往這裡的人依然很難每天湊滿一架正常的客運航班,因此阿拉斯加航空十分有創意的將飛機前半截機艙裝備成了貨艙,這樣在每天運乘客的同時,也能為這塊與世隔絕的苦寒之地多運些物資。

-

安克雷奇到巴羅的航線並不長,但居然還不是直飛,中途會停靠一個叫Deadhorse的地方,說白了就是「死馬鎮」。這個鎮子其實可比巴羅要滋潤得多,作為阿拉斯加石油工業的重鎮,有一條路況非常不穩定的公路直通這裡,只不過從費爾班克斯開到這裡需要14個小時之久,冬天路面結冰估計就更難開了。飛機在快到Deadhorse的半小時飛的都特別低,極地冰原在夏天退冰後形成一望無際的無數死水坑,這種獨一無二的地貌被稱為「北極坡」(North Slope)視線之內沒有一棵樹,有的只有一片死寂,而Deadhorse伴隨著一座座的煉油廠以及鑽台就坐落在這片毫無生機的冰原上。

-

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

-

Deadhorse不是旅遊的地方,這裡是自從發現石油之後才開始有人遷入的,並非傳統的愛斯基摩村落,所以在這裡下飛機的大都是來換班的石油工人,這才是真正的打飛機上班。從Deadhorse再飛不了多久就到了巴羅,巴羅出現在視野里的情節也和Deadhorse入出一折,如果不是這裡沒有了工業設施,兩個地方的地貌幾乎是一模一樣,都讓人感覺進入了絕地的氛圍。

-

從懸梯下了飛機,一陣凜冽的冷風吹過,好在我們穿了羽絨服,才9月中巴羅的氣溫就已經零度左右了,雖然其他人似乎還是穿著夏天的衣服就跑出去了。飛機上似乎除了我倆之外,絕大部分人都經常來往此地,在沒有任何指示牌的情況下大家都自覺走向寫著Alaska Airlines的鐵皮房子,原來這就是巴羅客運機場的航站樓,比起這超小型的航站樓來,我們需要橫穿控制室才能到達外面這件事更讓人驚詫。這裡刷新了我經歷過的最簡陋機場紀錄,無論是出發還是到達都在同一間小屋裡完成,而行李提取轉盤幾乎就用不著轉,箱子直接從窗口裡扔到傳送帶上,沒幾分鐘就拿到了,堪稱效率超高。

-

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

-

我們提前預定了當地最正規最大,也是唯一稱得上是飯店的Top of the world hotel以及酒店提供的Day tour。這間酒店在我們去的兩年前剛剛建好,之前的建築在2013年燒毀了,因此停業了一年時間。說到住這間酒店是不是正確的選擇,後來我也懷疑過,不過作為第一次造訪這個地方,應該說是個保險的選擇,而基本上所有旅遊公司宣稱的巴羅Day tour,最後都會扔到他家來統一髮團。由於巴羅本地沒有大眾運輸工具,僅有的幾輛出租車也很多地方去不了,在這種比較淡季的時候也未必能找到私人導遊,最簡單的遊覽方式就只能參加這個tour了。

-

一出航站樓我就看到了酒店接站的藍色廂型車,但左看右看找不到司機,給酒店打電話酒店也很徬徨司機去哪兒了。這時遇見了一個美國老哥也同樣徬徨的左顧右盼,相聊之下得知他並不住在Top of the world hotel(後面簡稱TWH),並且也報名了一個tour,後來事實證明他也是被賣給了酒店的旅行團。正徬徨著我們的司機兼導遊默默的從航站樓里走了出來,是一位面相相當敦厚的愛斯基摩大叔,其實他早就到了機場,一直就坐在角落里默不出聲Robin當時都看到他了,但誰能想得到他是來接我們的呢?

-

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

-

大叔叫Mike,當地的愛斯基摩人導遊都會不定期的為TWH酒店打工,或者說有訂單的時候,酒店就會找閒著的導遊來帶團。Mike整個人感覺慢半拍,說話也是一副懶散的樣子,慢慢開車走在巴羅滿是黑色泥巴的土路上。我看著周圍光禿禿的景色,猜想在這種色調的環境下住的時間長了,估計人也不會太歡快。愛斯基摩人基本上就是像Mike這樣,不會表現得特別High,雖然他們骨子裡都很熱情,但也不願意多耗費體力做出多餘的動作,徬彿嚴寒隨時就會侵襲而來似的。比俄羅斯人還嚴重啊,哈哈哈。

-

Mike先帶著我們去酒店放東西,順便接上其他客人,事實上從機場到酒店著實是沒多遠,就算一路坑坑窪窪的車也開不快,5分鐘後到了酒店門口。毋庸置疑,TWH酒店是當地最大規模的建築物,雖然從遠處看感覺它像是用一堆集裝箱磊出來的。酒店內部算是中規中矩,比從外面看上去要舒適一些,比較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四處擺放的愛斯基摩工藝品,這些非賣品的製作工藝和價值都遠超紀念品商店能找到的那些,事實上財大氣粗的TWH酒店還向巴羅的地方博物館提供展品。

-

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

-

我們的Day tour第一站即是巴羅的標誌性景點「鯨魚拱門」(Whale Bone Arch),兩根巨大的露脊鯨頜骨搭成了眼前造型獨特的拱門,它後面的背景就是蒼茫無比的北冰洋。站在這裡是我大概第一眼看到北冰洋的水面,說實話那景象並不美,感覺一股強烈的排斥感警告著人們遠離這洶湧的,渾黑色的驚濤駭浪。從北極吹來的北風肆虐進衣服的縫隙里,像刀子一樣的刮在臉上,海洋或者說大自然最猙獰凶險的一面在這裡顯露無疑,看得久了不禁由內而外打了個寒戰。

-

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

上圖 | Sea otter,我們是海獺行游小分隊!

-

「那邊有頭鯨魚!」同行的美國老哥跟我說了一聲(其實是火眼金睛的Mike先看到的啦),我們循聲望去,大概距離岸邊也就是百米之遙的地方,天空中瀰漫著鯨噴出的水汽,黑色的鯨背依稀可見,但還沒能換好鏡頭拍照,它就下潛不見了。想不到剛到巴羅就看到了鯨魚,並且還是如此近,它的出現打破了北冰洋的死寂與沈悶,也同鯨魚拱門及散落在一旁的鯨魚骨頭一起提示著我鯨魚和這座愛斯基摩村鎮割捨不開的聯繫。

-

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

上圖 | 北冰洋真的是驚濤駭浪啊!

-

說到這裡肯定應該多說一下鯨魚,瞭解本地有關鯨的文化傳統,就必須到「文化藝術中心」(Iñupiat Heritage Center)看一看。這座紅白相間的建築里只有一個工作人員賣票兼看門,遊客也只有我們這幾個人,一進門我們看到了TWH捐增的北極熊標本就安放在右側,它身後的木門就是中心內主要的展廳。可以說這裡展出的內容非常單純,就是介紹有關愛斯基摩人的一切,並且並不局限於巴羅本地。

-

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

-

首先一副地圖標記出了北冰洋沿岸的6個傳統愛斯基摩人村莊,Mike向我們介紹,巴羅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愛斯基摩人定居點,現在有人口2200人,而其他村莊人口則基本是幾百人的規模。由此推算一下這個民族著實沒有多少人,據統計,全球的愛斯基摩人數量大概只有13萬。人數雖然少,但如果按照人種依據來說,愛斯基摩人實際是蒙古人的後裔,當然這裡所說的蒙古人並不是成吉思汗那時候打遍全世界的蒙古人,而是1萬年前還沒有真正形成人類文明時候的蒙古人。

-

「愛斯基摩」(Eskimo)這個名字源於北方印第安土語,意味「吃生肉的人」。在白種人沒有來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和文化以及長相都更接近亞洲人的愛斯基摩人多有摩擦,因此印第安人就用這麼個略帶諷刺的名字稱呼對方,並且至今成了這個民族的正式名稱。大多數如今的愛斯基摩人對這個稱呼沒什麼所謂,但如果從他們自己的口中說出來,十有八九他們更喜歡說自己是「因紐特人」(Inupiat),這在印第安人比較少的加拿大更為明顯,在巴羅的各種標誌牌上也更多用這個更為尊重的稱呼。

-

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

-

展廳內絕大部分展品源於愛斯基摩人的日常生活,其中的大部分則直指同一個主題,那就是捕鯨(Whaling)。或許動物保護主義者會覺得捕鯨是件非常殘忍的事情,但我想說同樣的事情在不同的境況之下,在不同的方式方法影響之下,會呈現不同的結果。捕鯨放在巴羅,那就是重要的文化遺產,而放在日本,那就是絕對為了貪婪而做出的反自然行為!!能夠通過海運和空運供給物資對於巴羅人來說也就是近100來年的事情,在這之前他們的所有生活來源就是捕獵這些極地動物,捕鯨對於他們來說不僅僅是文化符號,更是民族能延續至今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當地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展品幾乎包括了捕鯨需要用到的所有工具,以及詳盡的圖文資料,從中可以知道一些網上很難查到的細節。例如阿拉斯加的這些愛斯基摩村莊,都有專屬於自己的捕鯨旗,這面旗幟的圖案代代相傳了幾百年的。

-

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

-

現代捕鯨過程並不算驚心動魄,船長會先開船去深海海面上下餌,然後等有鯨魚上鈎了,捕鯨船就回去用捕鯨炮把裝填著炸藥的標槍射到鯨魚體內,鯨魚被從體內炸死之後被捕鯨船拖到岸邊肢解。然而這個過程在愛斯基摩人手裡沒有捕鯨炮以及現代船隻的時代,則堪稱驚世大冒險,他們划著只能容納幾個人的皮划艇(Kayak)出海尋找鯨魚,碰到鯨魚上浮之後尋找機會用帶倒刺的大標槍叉進鯨魚體內,標槍後面拴著一大串用海豹皮海豹皮製作的充氣球,用來不讓鯨魚下潛逃走。由於那時候很難用冷兵器直接殺死鯨魚,因此需要讓不斷掙扎的鯨魚慢慢精力耗盡,最後才用長標槍給予鯨魚致命一擊。這個過程說起來容易,但實際歷史中在捕鯨過程中被鯨魚掀翻皮艇,全船葬身北冰洋的情況經常發生,捕鯨幾乎就是人類正常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最危險的行為,但愛斯基摩人對此別無選擇。

-

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

-

儘管如今巴羅人也能吃上炸雞,奶酪了,但愛斯基摩人並不願意拋棄這把他們錘鍊成世界上最堅韌民族的傳統,目前政府給了他們每年24頭的捕鯨配額,他們每年會有2個月在鯨魚遷徙至此的時節完成這些配額,當時我們還特意打聽了一下最近會不會有捕鯨活動,但答案很遺憾。結果我們離開巴羅的幾天後,被我推薦來這裡旅遊的朋友在巴羅遇見了捕鯨,讓我羨慕不已,重點是那位朋友還用一種跟我炫耀的口氣跟我說這事,我都氣哭了差點沒把他拉黑名單,只能揪著Robin要再來一次看看這奇妙的民族盛會。不畏血腥的觀眾可以看看他提供來的照片,領略一下捕鯨帶給人的感官震撼。

-

(以下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以下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以下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

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

-

愛斯基摩人會說,捕鯨會把民族把村子團結在一起,讓他們想起自己的民族是如何在極地生存下來的。儘管捕鯨後半過程極盡血腥,從展板上的照片就能窺見一斑,但這同時也是重要的分享戰利品的時刻,人們會載歌載舞,穿上華麗隆重的傳統獸皮衣,全村人都趕過來分肉。事實上古時愛斯基摩村鎮大多數時候就是靠著村中勇士用命換回來的鯨魚肉果腹,如果捕鯨失敗了,可能全村人就都會餓死,這種連接著生命線的傳統我們可能無法完全體會,但巴羅人卻一直堅守著。

-

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

-

說了半天攸關生死存亡的嚴肅的事兒,展館內更多的展品還是讓人輕鬆愉悅的,例如很多製作精良的傳統服飾以及手工藝品。愛斯基摩人的傳統服飾為目前的時尚屆提供了很多重要元素,例如被UGG發揚光大的雪靴,經典的皮草處理技術和風格,與印第安民族相互影響之下形成的土著紋樣,在如今的潮牌賣場里都不難看見。甚至幾天後,我們在拉斯維加斯的Burberry還看到了無論樣式還是花紋裝飾都極為接近愛斯基摩風格的男款大衣,但Robin說他捨不得給自己買這麼貴的衣服,如果是女款他就買了,之後有一年的時間他都在後悔沒買下它這件事。展館裡有幾件現代的手工外套可以試穿,極地民族穿的衣服保暖性絕對有保障,只不過帶著動物爪子的皮草毛領恐怕在國內穿就有些彆扭了。

-

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

-

Mike在我們參觀的過程里用低緩的語調給我們講解,他說話的聲音幾乎就是越說就越小,就好像下一秒就要睡著的樣子。不過說到大廳角落里擺放的有關一位老者的諸多照片時,他眼裡也出現了額外的振奮,那人是巴羅的第一任市長Eben HopsonMike說他是一個非常聰明能幹的人,從聯邦政府那裡為巴羅的原住民爭取了很多權益。Eben Hopson是巴羅本地最成功的政客,是貧瘠的Alaska's North Slope誕生的唯一的參議員,他奠定了現代巴羅人的生活模式,並且極大的影響了美國與加拿大愛斯基摩人的生存狀況,甚至於捕鯨傳統能夠得到規範並延續至今也都是由他力爭而來的。

-

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

-

文化中心的另一側是一間寬敞的手工藝車間,車間里有幾位樣貌都極為「愛斯基摩人」(其實特別像蒙古人)的大叔正在忙碌。這車間其實更多意義上是一間體驗式的紀念品商店,我覺得這幾位工作人員也未必就真的是在這裡量產桌子上明碼標價的工藝品,他們主要做的是告訴遊客這些手工藝品是怎麼做出來的。例如其中一位正在打磨鯨須的大叔,面對相機就立刻能做出到位的表情來,他讓我比較一下原始的和打磨過的鯨須,的確那就像是兩種東西。沒打磨過的鯨須粗糙無光澤,怎麼看就像是乾枯的棕櫚葉,而打磨之後則會呈現出牛角那樣的質感,工匠就直接在上面刻畫內容。不過限於土產的物質資源幾乎就只有石頭、骨頭、皮毛、海象牙以及鯨魚身上的零件,當地工藝品幾乎就是這些材質相互拼搭而成,按一般審美來看並不太好看(至少我不覺得很好看),而且幾乎所有的紀念品都因為是純手工而特別昂貴,隨便一個看著不錯的就是幾百美金。雖然這些東西都貨真價實,都是其他地方難以得到的動物製品,但估計其中的很多東西都不能帶進中國海關,加上這價格也讓大部分人都只能看看了。

-

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阿拉斯加Barrow 捕鯨季 愛斯基摩人的團圓節

上圖 | 我們買了這塊回家,打包前還思考半天怎麼打包不會被檢查到。到現在這塊鯨魚鬚還會有腥味。

-

最後,看過海豚灣這部紀錄片的人一定知道 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IWC) 這個組織。Inupiat人,Chukotka人捕鯨數量是由這個組織釐定的, 2012 年的會議決定,2013~2018年期間愛斯基摩人不管成功與否共可捕捉 336 次鯨魚,每年最多可捕 67 次(畢竟這不是一次就成的事),然後阿拉斯加的配額由11個愛斯基摩人部落平均分配。到底該不該廢除捕鯨呢?我的立場跟之前西班牙鬥牛比賽的立場還是一樣。另外,日本去年自己推出了這個組織,也就是說日本商業捕鯨魚不再受控制了,真心不懂為何沒這個文化的日本為何要這樣呢?

 

以上就是我們2015年9月的阿拉斯加蜜月的遊記最後一篇了,
希望大家喜歡,
那我們每週(三)
``日的2130咯!

WSZrIVnYBOMl0ZzHlqz3zPrt0zx68kGu.gif

 

喜歡我們的文章就幫忙「分享」吧,

有緣看到我們的文章就「追蹤」我們的個人FB或
「加入」社團【北美歐洲日本澳洲大陸韓國~輕奢吃住玩】互動一下嘛~
這都是給予我們寫作的最大鼓勵和支持喔!


Queeniego 莫名喜歡巴羅這個荒涼的小地方,
文章版權僅 © 海獺行游工作室  Queeniego 所有,

未經允許不可修改轉載,但歡迎轉貼給跟你一樣愛玩的小夥伴們看唷!

arrow
arrow

    Queen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